#MM|英國女隱居梅窩深山33年 搬入廢屋改造三層樓房 廢棄儲水池變泳池 種近4萬樹修復大嶼山樹林 永續設計建森林學堂、堆肥廁所、自然遊樂場、農場自給自足|#700萬種生活 #4K

1,604,505
0
Published 2022-06-26
#MM #700萬種生活 // 英國女隱居梅窩深山建森林學堂 33年種近4萬樹修復大嶼山樹林 改造廢屋廢棄儲水池變泳池 永續設計建堆肥廁所、自然遊樂場、農場自給自足

█ 居梅窩深山33年

33年前,來自英國柴郡的Jenny愛上了大嶼山,命運讓四海為家的她走進梅窩深山,一住便是半輩子。對她來說,700萬種生活就是住在世上最繁忙城市邊緣的山谷中,建造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能住在這樣美麗的一個地方,真是很不可思議。」她改建了三層的廢屋,修復了一片前村民留下的果園和農田,將廢棄儲水池改造成天然波池,更在山頭植下37,000棵樹木,將30年前燒得光禿禿的森林還原。後來她將自己的家變成森林學堂,為這片淨土起了個浪漫名字,叫Ark Eden,大嶼山中的方舟伊甸。

█ 由重慶大廈到梅窩

Jenny父親是機師,她年紀輕輕便開始以便宜機票周遊列國,1989年,她跟男友背著背包環遊世界,本來打算經香港進入西藏旅行,卻因為遇上封關無法進入,她便由滯留香港到決定定居這裡。「因為當時花光了所有錢,信用卡都透支了,就留在香港工作一會。」二人住進重慶大廈,Jenny不久後便找了份老師工作,每個周末跟男友開始探索香港不同地方,第一周去了南丫島,之後是長洲,第三周末到了大嶼山,第一眼她便愛上這個小島,「我仍記得那感覺!這裡有大山、大河、大自然,有很多令人興奮的生態環境與動物,空間也很多,跟其他離島不同。」

初次來大嶼山,Jenny和男友就去了登大東山,途中聽到小動物的哀號聲從垃圾桶中傳來,發現是3隻被遺棄的小狗,愛動物的他們帶著牠們上路,沿途遇到熱心的梅窩人介紹了他們一個村屋單位,他們為了照顧小狗,幾天後就從重慶大廈搬進梅窩,Jenny回憶道:「我們本來只打算短暫停留香港,直至西藏再開關那天,然而大嶼山的種種因緣際會讓我們長住下來了。」

█ 改造廢屋變世外桃源

二人搬入梅窩不久,有次在山上寺廟幫忙派素菜給老人家時,Jenny認識了寺廟一位女士,成為了她的人生轉捩點。「幾個月後寺廟的婦人問我,想不想看有『泳池』的房子,我說想!我很記得看房子那天,三層舊屋已丟空三年,殘舊得像個原始森林,儲水池是破爛的,但我和男友都很喜歡這裡,所以二話不說搬了進來。」房子前身是個40至50年代的果園,儲水池是以前村民用來儲存河水作灌溉之用。

Jenny和男友花了好幾年慢慢修建破房子和大片果園田野,找朋友幫忙接駁水管,製作供水系統,將河水引到水池,搖身一變成為天然游泳池,一開始她沒有材料,只是用橡筋和不要的比堅尼把水管接駁起來。「我每早都來游水,也用它來我灌溉澆水,它會流經下面的濕地和其他地點,然後用泵就可以把它帶回來。未來我想做個太陽能生產氫氣的系統,在低一點位置便能種東西,建造個完整的水循環系統。」

█ Permaculture永續生活方式

搬到山上後,Jenny常遇到山火,又見盡屋外河道淤塞、土壤侵蝕等問題。她開始實踐Permaculture的生活方式。Permaculture中譯「樸門」,意指永續設計,即是順應大自然原則,將農業、建築、種植等融入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去生活的模式。「例如是如何按日照、風向種植食物,如何選擇適當位置興建房子,如果以自然原則去建能量系統、運用水資源、廢物利用等,所有東西在大自然系統下,本來都是一體的。」

Jenny按四季將不同農作物種在一起,她的蔬果園中有香蕉、秋葵、番薯、豆子、大樹菠蘿、甘蔗等,閒時她會到附近撿拾牛糞製作堆肥和肥料,「將枯葉、小麥、牛糞和水放混合一起,發酵大約8星期,便是養份豐富的泥土和堆肥。」她同時造了生物降解廁所,回收樹葉雜草放廁所下,可分解排泄物;花園和天台放了蚯蚓堆肥箱,將蔬果廚餘、枯葉放進箱子讓蚯蚓分解,製造堆肥。

█全屋為二手物品

「很多人覺得循環再用就是最好的,其實減廢才是關鍵。」Jenny多年來奉行不買新物件原則,屋中大部份傢俱、裝飾、衣物都是二手東西,有33年前收回來,來自文華東方酒店棄置的櫃台和飯桌,Jenny把它們漆成鮮紅色;書架來自來學校舊圖書館;有朋友離開香港所以送她的蛋椅;餐廳結業所以棄置的名廠木椅子;廚房的舊爐頭、雪櫃、洗衣機......「每樣物件都有自己歷史 ,只要花時間搜尋,你毋須買新東西,地球就能少一件廢物!」

█山火險燒屋 決心植樹救山頭

知易行難,要這樣徹頭徹尾地以這種方式過活,實屬困難和不便,外人看來也未必實際。然而叫Jenny決心身體力行實踐「綠色生活」的,是剛搬進梅窩的一個經歷。30多年前的某天,Jenny在屋外忽然聞到很臭的燒焦味道,驚覺四周都是零聲的火種,險些燒掉房子。「當時我前面背了一個小孩,後面背了一個小孩,拿起掃帚就撲熄火種,火種只有腳踝般高,但範圍很大,我當時穿著的拖鞋也在熔化,我就衝回家邊打電話報警,邊換行山鞋,喝了一公升水,再上山觀察環境。我知為何山上都沒有樹,因為它們都燒光了!那經歷令我醒覺,到底這裡發生甚麼事?我能做甚麼嗎?」那經歷後,Jenny發現周遭環境問題一湧而至,投身更多大嶼山的環境保育工作之餘,也開始在山上植樹。

「這裡兩年大火一次,所有表面泥土都流走了,現在剩下的只有垃圾泥土和壞死的石頭,如果不解決問題,我們只剩下60年的泥土可用。」隨Jenny上後山植樹,她遙指著自己親手種下的大小樹木,當年光禿的焦土已慢慢長回密雜的樹木。Jenny每年都把握5月至7月的雨季種樹,因為植樹時直接有雨水滋潤有助樹苗生長,當天大家被淋漓大雨濕透全身,還是覺得很有意義。「我定時跟嘉道理農場買下樹苗,會定時轉換樹的品種,今年大約有49個新品種,都是很美麗的本地樹木,今季我們種了超過160個樹種,這幾天開始見到以前從未見過的新蝴蝶,定期轉換樹品種能吸引不同小動物來訪,令生物更多樣化呢!」

█朋友腦癌去世 實現遺願建森林學堂

Jenny定居香港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當過小學老師,開過幼稚園,後來她開始投入環境保護工作,帶學生走到戶外生態教育,接觸環保議題。「2005年,政府開始了大嶼山LANTAU CONCEPT PLAN,現在則是明日大嶼,我們當年都疲於奔命地在前線抗議。當時我打算跟一位有份設計海洋公園的建築師朋友Leo,在梅窩建一個中心點,讓整個社區一起建果園、農場等,看看在大自然中能做甚麼,但Leo後來患了腦癌,在同年11月去世了,我答應他會建立Ark Eden,就是這種推動力讓我做下去。」

Jenny將自己的家變成森林學堂,家中有果園田野、有自然遊樂場、有河流小溪、有天然泳池,大人小孩都能來體驗山野教育。「生態教育不應只在室內講課,只在書本上,而是要走進大自然自由探索,玩樂是小朋友很需要的東西,他們長大後最重要的技能便是創意和想像力,這些都能在大自然中得到。」

Jenny先生早年去世,成為單親媽媽後,她得一邊照顧小孩,一邊經營Ark Eden,然而亦是因為這片淨土,排解了她的寂寞。「香港的生態保育是世上做得最差的前8位,但我們有宏偉美麗,而又接近城市的大自然,在世界上沒一個地方是這樣。你可以在世上任何一個地方當成家,那裡一樣有樹木有森林,但香港對我而言是多麼重要和特別,在這裡我有了新使命,覺得自己要完成一些東西,我覺得是香港選擇了我。」

策劃:王秋婷 Phoebe
攝影:林亦 鄧欣 黃栢基
剪接:林亦
監製:陳靜雅

推介影片:80後情侶居大澳偏僻村莊 低收入低消費生活日花$30
   • #MM|80後情侶隱居大澳偏僻村莊 低收入低消費生活日花$30 自己劈木、...  

#英國 #隱居 #梅窩 #大嶼山
#泳池 #農場 #王秋婷 #MM_Phoebe #MillMILK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youtube.com/channel/UCa1d9ZXVMU0BZQRXZHt8Cpw/join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____
MM Website: www.mill-milk.com/
MM Instagram: instagram.com/mm.millmilk
MM Facebook: www.facebook.com/mm.millmilk
____
CHUCKY|@chuckyching
www.instagram.com/chuckyching/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www.instagram.com/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ELAINE|@elaine_wow
www.instagram.com/elaine_wow/

京|@phaedruslam
www.instagram.com/phaedruslam/

KAREN|@karen__yukiu
www.instagram.com/karen__yukiu/

MANYI|@manyishum
www.instagram.com/manyishum/

SAM|@midwin_
www.instagram.com/midwin_/

阿朗|@mm_longgg
www.instagram.com/mm_longgg

NATALIE |@nataliewwong
www.instagram.com/nataliewwong/

APPLE | @apple.hiufung
www.instagram.com/apple.hiufung/

All Comments (21)
  • @phoebewong1462
    Jenny係個好浪漫嘅人,話自己好信命 當年去唔到西藏,住入大嶼山 因為呢度嘅山水、小狗、燒禿咗嘅樹林、廢棄嘅小屋 香港由中途站變成佢人生歸宿 好似所有嘢都係整定。 佢自己話講唔出咩具體原因點解咁鐘意香港 但同佢喺30幾年嚟種落嘅樹林入面食飯、植樹、呼吸 就明白佢嘅根已經同樹木一樣,深深植咗喺度 每個人鐘意一個地方的方式都可以好唔同 好難用識唔識當地語言、鐘唔鐘意食茶記、夠唔夠融入當地文化去衡量同量度一個人嘅付出同用心 至少我跟過佢穿過重重灌木上到黃牛山(佢為座山改嘅名) 睇佢花咗33年修復嘅果片綠茵茵嘅樹林 或多或少會感受果份愛嘅重量,係感動嘅🌲🌲🌲 Jenny話自己就好似住喺宇宙盡頭嘅外星人 多謝你為大嶼山起咗個咁美好的伊甸園🥰 (特別鳴謝:植樹果日遇著非常差天氣,本身以為會取消,Jenny話風雨不改,因為落雨植樹效果會更好。所以我哋山上淋住大雨完成拍攝,辛苦曬同事拎住重重的相機冒大風雨影嘢,仲要PK咗無數次T_T 導演林亦話呢隻係佢拍過最艱苦故仔,攝影師阿雞對波鞋由全白變成全啡,我果日同拍大澳故仔當日一樣,都係全身濕住返屋企。你們都是最好的❤️) 另外大嶼山故事都有另一集係講大澳生活呢,大家睇咗未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hE_6iHK9-Q&t=47s
  • @Cfgbu7tkc
    很感動有洋人咁珍惜香港珍貴資源,我哋土生土長自愧不如 感激Jenny保育香港 亦十分多謝主持同幕後勞碌嘅一日同報導(落大雨又熱)辛苦哂
  • @csleung7319
    感謝MM團隊用心製作#700萬種生活,每次睇完都好似重新再認識呢個城市一遍,原來喺香港生活可以有咁多面向,每個故事的主人翁都好有啟發性,共同點係大家都咁愛香港,無分膚色語言,令人感動。祝MM團隊安康,期待發掘更多可愛的人和事。
  • @kwcch4054
    好好睇!表面只係廿分鐘嘅片/報導,但完全感受到背後Phoebe同其他MM嘅staff放咗幾多時間同心機落去做呢個故仔。真係好佩服你哋不停咁搵多咁多香港入面咁獨特嘅人同事,再用咁靚嘅手法present出嚟! 只希望Jenny同其他熱愛香港自然一面嘅人,可以喺佢哋有生之年都一直被大自然環抱,聽到佢講到明日大愚時真係心到噏埋
  • @twocub3d
    我住喺澳洲,好多年前讀小學嘅時候已經移咗民。而家屋企有個小花園,有啲地方種花種菜,養咗一隻狗。呢幾年開始越嚟越環保。我哋有堆肥,有蚯蚓,連隻狗啲屎都有一個特別嘅堆肥桶。地球嘅資源好有限,人人都應該善用資源。洗完菜嘅水,我哋會用嚟淋花、淋菜、淋草地。我哋一個星期收一次垃圾,夾夾埋埋都唔夠一隻湯碗咁大。諗起來以前真係有好多浪費。我好彩,有個地方令我可以咁樣做,但係一般香港人住喺高樓大廈我諗真係有啲難。Jenny宣傳同埋教下一代點樣去珍惜我哋嘅資源同埋大自然,真係好重要!
  • @kamlam782
    身為香港人 感謝她們對香港的付出
  • @chmalnis
    真係太感動,好感激Jenny為香港建築咗一片淨土
  • @successbox2015
    做網媒不易,但你們做得最好。感覺到你們在創作上的空間更大了,作品更用心了。將來你們的聲勢只會愈來愈大,同時廣告商和各方要求亦會愈來愈多,希望你們可以愈賺愈多且不忘初心。我的生活不想變-700萬種生活,我的生活就是每日都可以睇到MM分享的香港故事。
  • @hochi1983
    香港政府應該支持這位女士,而不是浪費金錢在那個沒救的海洋公園
  • @peteryws708
    樹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發放出氧氣,是人類最需要的植物,大自然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環境,砍伐樹木是將自己的生命減壽,這位女士將半生用在植樹的行動上,的確是偉大的建造,放眼香港這地方,還真没有一位像她為這片土地作出貢獻,香港還真需要像她這種無私貢獻的人,上天會恩賜她一生幸福快樂的生活。
  • @HollyESC
    期待又有大嶼山,今次係梅窩💚 喜歡看翻新同綠化 今晚準時睇 💚💚💚 MM的題材高質、內容包羅萬有、有意思、有愛、有教育意義!希望Mil Mil團隊安康,好影片普及更多觀眾💚
  • @felixma5361
    真係好鍾意外國人咁鍾意香港🇭🇰~ 呢條片要落住雨拍辛苦MM團隊~ Jenny 做得好 希望多啲環保團體聯絡下Jenny一齊做先會有更好成果😃
  • Jenny 好像大自然之母親,好值得香港人去學習,爱惜樹木,活化保育,減少癈物,其實好多東西都不需要買新,舊的物品翻新一下,其實也很耐用
  • @frankieyim
    呢D先係真正為香港出力既人, THANKS JENNY
  • @PS-gr4wz
    We need more Jenny in this world. And thanks for everything you did for Hong Kong and mother nature. Respect.
  • @elvislui4974
    Jenny所說的好細蝴蝶是從大澳移過去,本來是大澳唯一一個地方獨有的品種。如果在這裡生存到下來比較安心,因為牠們是在一個私人屋苑花叢生存而食環及管理公司久不久會噴殺蟲劑和農藥在花叢中。對這些細小的蝴蝶和其他昆蟲是致命的。在每一個夏季都有牠們的影蹤影,隨著牛群的身體移民去了那兒? 這種蝴蝶在十年前有人發現這是全球唯一的品種蝴蝶。 另外,提提大家,如果有時間來大嶼山,請不要在夏季之時狂掘沙白。牠們是對海岸線的生態起到保護作用。因為沙白是會過濾一些海洋細菌和珠江三角洲環流的重金屬和油污。挖掘沙白的速度比不上沙白及其他貝殼類的生長速度。 大澳的市中心是涌河,有時在夏季的早上會突然之間會死很多彈塗魚和朝潮蟹及其他魚類做成成個大澳的惡嗅。部分原因是居民自身的衛生設備有關,部分原因也是和這這貝殼類的生物過度被扢走有關。 每朝返工都見到大澳的牛群躺在草地上自由地吃著草,這點和世界的牛有所不同的獨特之處。白露有時會在石壁監獄的草坡尋找牛隻與牠們在一起曬著明媚的早日太陽。這與梅窩的小格調又有所不同。希望這種蝴蝶能在梅窩多一個地方生存下去,就像移居海外的香港人一樣。
  • @user-hw7vz1fu3b
    超正!內容比那一堆有後台有水喉支援的宣傳機器更加充實! MM - Mill MILK 36.3萬 位訂閱者................真的太少了!😫
  • @faa3820
    用雙手雙腳實現自己嘅vision,嗰種決心、行動力同創造力令人敬慕。
  • @yannarwong7554
    感謝你們爲我們製作那麽好的節目。你們是真正愛香港的人,默默耕耘。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山坡要有樹木才能鞏固泥土,才能保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