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ha 為何能在不產咖啡的新加坡變爆紅品牌? 看懂它連紙袋內都燙金的極致行銷 【懂商業看商周】Ep.36

240,068
0
Published 2024-06-07
《商業周刊》#懂商業看商周
看完這支影片,你會知道:
1)Bacha咖啡、TWG茶背後是同一間公司
2)Bacha在7年內展店全球40個市場
3)國際大牌都在做「看得懂的體驗行銷」

【 各段速覽 】
00:00 Bacha 咖啡紅什麼?
01:08 一秒get本集重點
01:39 解密打造Bacha咖啡、TWG背後的神秘歐洲夫妻
05:21 賣咖啡,竟然做到服務生戴機械錶 連紙袋內裡都要燙金?
08:16 從藍瓶到星巴克,國際大牌都在做的「看得懂的體驗」

【🧐深入了解 】
商業周刊第1905期》
🔗bwnet.pse.is/62fmnr
TWG茶大賣後第二次成功,Bacha咖啡創辦人獨家談故事力量
🔗bwnet.pse.is/62fmrx
星宇、藍瓶咖啡這樣做,找出灘頭堡客戶心動時刻
🔗bwnet.pse.is/62fmt3

_______

Youtube:   • 【懂商業 看商周】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bwnet.tw/
Facebook:www.facebook.com/bwnet.fans
Line:page.line.me/cxi3803g
_______

【 製作團隊 】
監製|楊以謙
製作人|吳中傑
採訪、報導|游羽棠、韓化宇
企劃、腳本|黃惠群
視覺統籌|OY、小C
拍攝團隊|許俊傑、陳沛妤
剪輯|Emma
主持|黃惠群

#Bacha #新加坡 #星巴克 #TWG #藍瓶 #體驗行銷 #摩洛哥 #瑪黑兄弟 #路易莎 #社群媒體 #網紅 #打卡 #看得懂的體驗 #文青 #附加價值

All Comments (20)
  • @nunoycchen
    在京都喝過藍瓶,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還順手買了特別版馬克杯,至今捨不得用。 Bacha的味道不如藍瓶。當初買的是assortment taster,一大盒25包不同風味的掛耳包,之後就明白我喝的是包裝,一種一秒出國、遠離現實的氛圍,且代價不斐。 發現Bacha和TWG是同一個老闆之後,恍然大悟。 新加坡同事曾告訴我,TWG的茶是加味茶,不是真正的茶,1837也是個刻意誤導的噱頭,幾年前還曾檢出農藥殘留。 這樣看來,Bacha賣加味咖啡也就不足為奇,精緻高級的包裝加上浪漫的品名,確實說了個好故事。還好這次沒拿1910來誤導⋯ 喝咖啡多年,也去上了課,自己懂點選豆、烘豆,看這些行銷會淡然一些;有時實在好奇,也去買來在辦公室喝,確實很能轉換心情。 在新加坡工作的台灣人路過⋯
  • @warrenweng522
    主持人的衣服有致敬Bacha地磚的感覺 😁😁
  • @vincewang4207
    台灣體驗行銷做的最好的因該是微熱山丘! 每間店都很有設計感,產品也充分的結合了台灣的奉茶文化。不管店多忙,店員也不趕人,可以很舒服的品嘗他們家的產品。 這也是為什麼不管價錢多貴,大家還是願意去買他們家的鳳梨酥。
  • @likecherry910
    借鏡別人的商業眼光,如果在地的資源不錯,又認為他家的原物料沒有那麼好,那麼我們又能怎麼做。 感謝這篇報導~ 想到星巴克咖啡不錯但不到超好,無法跟在地的一些品質優良的店家比較,但他不追求100分,而是追求每間店鋪品質穩定,並在各個交通繁忙處設點,隨時可以約又不會錯的店,以前上班偶爾想釋放壓力,認為買一杯咖啡就是對自己的犒賞。 而我覺得這個品牌的客戶形象也相當的清晰。
  • @oneken52
    簡單來講就是把所有視覺上的東西做到最好,再把售價拉高,讓愛裝B的人可以拍照打卡,高售價也讓顧客有面子
  • @z4900186602
    每個禮拜都在等商周這部影片,惠群的敘事的口條讓人聽了很舒服。
  • @luckysmile3859
    懂咖啡的人 一定自己買咖啡豆自己煮來喝 絕對不會上街去買星巴克或其他咖啡連鎖店喝咖啡 而且咖啡濃度太高影響腸胃健康
  • @arsirsn3933
    每每從新加坡樟宜機場回台,機上乘客總是人手一袋Bacha濾泡咖啡禮盒 ,充泡時香氣特殊,但風味中上,如報導所述 華麗包裝與高質裝潢氛圍總是讓人無腦挑選當做送禮的首選,真的是高明的行銷策略!
  • @minhuifemg2735
    我就住在新加坡Bacha附近,老實說咖啡很普通,有特殊的味道確實很有趣,在買的時候如果要自己喝也很困擾,非常的不環保用了一大堆包裝,尤其那個紙袋丟業不是留也不是,還有那個盒子超級麻煩,還有那本小冊子真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回收也很困難。 總而言之,咖啡普通有趣,真心覺得小藍瓶跟阿拉比卡都比Bacha好喝! 餐點也很還好,新加坡本地有更好吃的餐廳⋯^_−☆
  • @oscari5231
    惠群氣質很好,製作節目品質與個人特質很MATCH,期待日後能觀賞更多的作品。
  • @TREE-33
    30年前 去過學長家的咖啡店 一間年輕化 是給女生喝的,也是學長姊姊經營 一間沉穩型 給上班族 業務喝的,是學長父親開的 兩間都有賣類似的咖啡豆品種 但年輕化那間 消費者需要的是感覺 咖啡豆品質不是很在乎 重烘培的綜合豆 就很好賣 但她父親那間 甚至有日本自己帶回來的摩卡豆 客層也會自選咖啡豆 我還記得學長父親說過 台灣喝得出咖啡產地 烘培程度 保存方式的不多 更不用說 各種煮法的差異 可惜自己體質不適合喝咖啡 在學長家兩家店 牛喝水的喝咖啡
  • @dhuhuyee6690
    本質上其實都是把日常的平價商品精品化... 説實話是蠻適合這個中產逐漸消失的世界的... 畢竟這種體驗最適合低單價高利潤率的滿足貧民的幻想...
  • @alaska9766
    外派新加坡,覺得這家就是網紅店,咖啡感覺加了各式調味香料。台灣有太多質感更好,味道更香醇,更人文的咖啡。。
  • @erichuang16
    去年去新加坡,第一次知道这个品牌。看着他家的包装,就立马决定买一些做伴手礼。而且,他家的croissant也非常好吃。在樟宜机场,上飞机前买了一个,经过14小时,飞回西雅图还是很酥脆,而且不油腻。
  • @altyl1517
    我十歲就開始和老爸喝咖啡,現在才知道他是在香港學到的手煮咖啡,味道香醇。在旅遊西歐時,在荷蘭和德國重新品嚐了這種從小便忘不了的味道。當地的旅館都會提供這種咖啡。味道對我而言,勝過臨近的法,奧,瑞,英和意大利。如果真要喝Bacha,最好去摩洛哥,問問當地人,最好的咖啡才可以比較出什麼是出色的摩洛哥咖啡。在美國,這個品牌並不怎麼樣,可能是太貴了,但藍山咖啡我也喝過,口感卻不如荷德的旅館咖啡。精品咖啡是否那麼好,我持保留態度。
  • @evelynlim6230
    Bought few times , realised the taste was pretty normal . But the ambience and the environment makes you really feel luxurious and rich . What I noted , it’s the normal human psychology that they targeted on : the moment you step in , you are the king or queen .
  • @user-ew9pk4dt3j
    讓我學到體驗文化的價值,謝謝商周每則報導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