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动车 大力推广的根本原因|小米事故率20% | 国产动车是不是智商税|国产汽车问题严重

258,251
0
Published 2024-05-28
日本媒体曾经大胆预测:“再给中国50年也造不出日本发动机”
我记得当时网络上这个消息一出来就炸了锅一样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什么都缺,缺技术,缺人才,缺制度,缺战略,就是不缺杠精。如果你在生活里是一个喜欢到处抬杠的杠精扛把子,那么请你现在马上从我的视频走开,因为接下来的内容会引起你的不适,会引发大脑里抬杠神经。
今天我想跟各位聊聊中国发展电动车的原因。起因是我曾经发了一个小米造车的内容,跟特斯拉进行了对比,很多人就坐不住了,你们可以去看我这一期内容的评论,八卦一下。
我之所以今天重提这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因为我想对那些攻击我的人说一句,都是一群大傻逼,他们连基本的常识都不具备甚至国产电动车几十万都买不起的底层群体,就被舆论煽动给我讲什么国产技术遥遥领先的那些信息,他们就跟主动用华为手机的人是一类人。
#华为 #小米汽车 #新能源汽车

非品牌贊助影片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歡迎訂閱會員頻道觀看更有價值的分享:
youtube.com/channel/UCAxQ8sjHgjXh26la7jEBw3w/join

Hi, 我是生活在美國的Mike
分享80‘後第一代移民生活

WeChat:mikecheng1111 【付费咨询 闲聊勿扰】
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All Comments (20)
  • @CinaziVirus_19
    「在一個普遍撒謊的時代,說真話就是一種革命行為。」ーー喬治.奧威爾 "In a time of deceit, telling the truth is a revolutionary act." - George Orwell
  • @wtchou8709
    我在美国读电机系,而后在美国高科技产业工作了40年,说实在的,搞科技没有捷径,只能不断的努力进步。在美国,没听过那个公司会用“弯道超车”的概念去经营公司。所有成功的公司都是硬碰硬的研发。我在成都的华为工作过2年半,可以看出中美搞高科技的差异。美国公司都会有一些很有经验的大龄工程师,但在中国却很少见。有很多产品是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累积才会比较安全,我相信,安全是汽车的第一要素,其它都是次要的。
  • 以前在一家生产UPS不间断电源、光伏逆变器的上市公司工作,我们这个行业的高端产品除了美国货,其他全是日本货,而且我们有些关键零部件也依赖日本企业的供货。当时做了款军工产品,里面需要用到一款高端电容,只有日本货能满足技术指标。
  • @pistol.S
    我之前在浙江某企业打工,主要摩托车方向器,客户包括本田等一众国产摩托厂商,本田来公司做检查那是真检查,亲自下生产线用卡尺测量,国产的连车间都不下,最多转一圈,吃顿饭,红包一拿,走人。😢,而且同样一个公司,两个标准,本田的一个,国产的一个,做本田配件生产线员工工资都比国产高两三千,而且只有老员工,经验最丰富的才能去本田生产线。
  • @Kevin-9ff
    我曾经就是干汽修厂,改装店(动力,底盘)的,至今,还是模仿,东拼西凑,你再新的那些坦克,吉利依然如此,只不过今天是在模仿拼凑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电气化的魔改,换汤不换药...
  • @user-tz9iy7mu7p
    企業對負面反饋視而不見,做改善,只對輿論封殺,把批評當作詆毀,把精力都花在公關上。
  • 电动车现在租约保险有的地方是配额了,保险公司有指标,每个月到达指标就不给电车上保险,有朋友旧电车上保险遇到困难,我猜测是出险率太高要保险公司控制成本,毕竟指标都给电车容易赔钱
  • @user-sk7te3oy4c
    其實完全不懂汽車也不要緊,中國是一個等級制社會,你就看看那些中國上流社會的人,就是有錢人和當官的,還有政府部門,他們從不用所謂國產自主研發的汽車。都是瑪莎,豐田,奧迪,本田,寶馬……所謂國產大飛起也是同理。既然說的那麼好,遙遙領先於世界,那為什麼那些權貴的專機不是空客就是波音?
  • @aavv2423
    最穩定可靠的賺錢方法,是送回扣給領導,而不是提升產品質量。 只要領導願意收回扣,那個地方的產品,就絕對不會有品質可言。
  • @Jasonrun
    接触汽车业的人都能懂你的视频,我之前大学实习毕业考试,也是拆装发动机
  • @RandomBrosHDTV
    这兄弟讲的关于🇨🇳汽车工业核心零部件的情况基本如此,因为我家有个亲戚就有在🇨🇳北方某大城市的中日合资汽车企业做高管,他曾跟我说过“不用说发动机了,即便是变速箱都是从日本直接进口的,🇯🇵人根本不会教你核心的技术的!”
  • @yciugowo
    兄弟,你记住一句话:月薪3000谈爱国,月薪3万谈出国,就这么简单。我第一台车是尚酷,后来是宝马330i,现在是特斯拉Model Y。手机从诺基亚直接换成iPhone,电脑一直用Mac。之前我在大号上发布过几期谈论国产车和所谓国产创新的视频,结果被私信骂惨了。现在我的心早已不在中国,只是我的肉身还出不去。希望能有人救救我们😂
  • @sliken6126
    14:45 說到心裡了😭。我在中國任職,公司名稱我不能說,不要問我也不會提。 說說最近遇到的事情吧,首先公司有一項設備的需求由A部門提出,公司大手一揮預算300萬,由東北某大學製造。這大學一設計完想讓外面企業加工組裝,欸~居然讓我們公司部門B接到這個項目。然後300萬經費,大學拿了100萬,剩下200萬返給我們公司了。然後最離譜的是公司拿著這個設備向政府申請新的項目獲批3000萬。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但公司真的這麼幹了
  • @user-bi1eb9uy1x
    車子裡安裝大螢幕而不安裝實體按鈕對行車安全有很大影響,實體按鈕可以用手去觸摸,不用幾秒時間就能完成你要的動作,中國電動車為了好看!把實體按鈕給取消改成超級大螢幕,你為了要關閉某項功能到處點來點去浪費不少時間之外,在行駛過程也容易發生意外,有人說用聲控技術就能做到,聲控技術也不是什麼新技術,但是用在車上呼叫小愛同學請AI關閉某項功能也浪費不少時間,真的有比實體按鈕快嗎?根本本末倒置,所謂的創新是要將原本不實用或需要花時間才能做到的東西以簡單化或縮短時間來達成你要的目的,才算是所謂的創新,這種根本胡搞瞎搞,實體按鈕成本比大螢幕還貴,車商沒跟你講而已,實體按鈕才能保障行車安全,開車是為了安全、舒適,不是為了炫酷 在我眼裡大陸電動車不但不安全也沒有保障,便宜也沒多便宜,重點是不耐用!壽命比燃油車還短這才是最要命的 而且影片提到的車機問題,好!問題來了,螢幕出現問題整台車不能用夠不夠狗屎??燃油車會因為螢幕不能用而無法使用嗎??? 而且電動車也沒很環保整個就是世紀大騙局,還是早早讓電動車入土吧~
  • @ucijc
    超级喜欢老麦的直白🤣
  • 作為一個從1997開始從事日語技術翻譯的人。我眼中所見的中日技術差距完全沒有縮短。不止從材料學,空氣動力學,各種工裝,夾具的設計。在廣汽本田,廣汽豐田,東風日產,廣汽日野到武廣高鐵,廣州地鐵建造的三菱重工盾构機.ASICS運動鞋,聲寶,奧林巴斯,我從事的都是現場技術翻譯。老實說中國人起碼在我可以預見的將來基本上沒法追趕日本
  • @eplim7562
    原来长城使用的是三菱4G63引擎。这是个非常稳定及马力强大的引擎,我在2002年轻时,开的三菱evolution 7就是使用这个引擎,出厂马力为280ps。在美国有人把这引擎提升至1200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