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限動是為了得到什麼?人手一機怎麼變成玩弄心機|《過曝世代》|文森說書

275,664
0
Published 2024-04-30
5/15(三)19:00-20:30
陳品皓心理師專場線上講座(報名含新書一本)
數位時代孩子的過曝危機,父母該怎麼說、怎麼管?
立即報名: cplink.co/ohwOldcT

《過曝世代》新書資訊
看更多: cplink.co/HkzUyORB


中文書名:過曝世代

相關影片➡️
《心理韌性》:   • 從保護變成控制,現代父母產出的人造人類|《心理韌性》|文森說書  

00:00 - 02:42 網路讓吵架沒有空間的限制
02:43 - 06:09 讚數多跟少造成的比來比去
06:10 - 06:47 我覺得無用的改善方式
06:48 - 07:56 對於孩子:我們可以陪著他使用網路
07:57 - 08:42 對於我們:發文影響了真實體驗
08:43 - 10:21 結語:我們在網路上容易感覺到「被拒絕」
10:22 - 10:55 我的嘰哩呱啦


#親子 #育兒 #書單 #教養

我的Podcast: 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6%96%87%E6%A3%AE%E…
(在Apple Podcast/Spotify/KKBOX上都可以找到)

我的Instagram: 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Threads: www.threads.net/@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email protected]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 @vincent_reading  
贊助頻道: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All Comments (21)
  • @naomi2389
    「我們在想像中比在現實中受更大的痛苦」好true
  • @user-gn6yn7sh5d
    把哀居關帳之後,真的變得快樂,我只和重要的人傳訊息,不用為了表現而表現,不用為了發限動晚吃東西或是做做樣子
  • @Nana-xt2nx
    我在某一天突然頓悟為什麼我要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去關注他人的生活之後,我就放下了! 把時間留給自己和值得的人事物上才是最重要的
  • @jiazheng3431
    所以都该问问自己 ‘这是你要的,还是你想别人知道你有的’
  • @ruhappyyy._.
    以前只是發個限動都會很焦慮有誰看、別人看了會有什麼想法,或是某人為什麼只有追蹤誰,或我會不會錯過好朋友的動態,後來發現我常常會莫名覺得很煩躁,所以決定停用一陣子社群軟體,結果整個人都好多了,多了很多時間跟自己好好相處和認識自己。
  • @starbox-VU
    以前也是每天打開哀居看好幾小時的人 目前戒了快一年 不用在乎別人想法真的很舒服
  • @fredfu7967
    最近我學到一課 我們能愛的只有自己 愛自己都來不及了 怎麼還有時間在意別人的看法與感受 去取悅別人 先取悅自己、尊重自己、愛自己、傾聽自己的內心 雖然很像是老生常談 但是這真的是真理
  • @claire670318
    就在昨天,我厭倦了成天注意著網路動態,把ipad賣掉換買電子書閱讀器,把關注重新放回自己身上 他強由他強 清風拂山崗
  • @hubertLiu-mv8lo
    我之前也深受讚數影響,覺得自己長不好看,讚數很少,在大一時看到ig 上很多人都過很好,讓我產生為什麼只有我一人大學沒朋友的感覺,陷入一學期的憂鬱,也沒人會想要接觸憂鬱的人吧😁。後面暫時不用ig,發覺自己想要的,後面調整自己憂鬱心態也交到不錯的朋友,有同樣問題的朋友,共勉之❤
  • @Chia-yu1219
    謝謝自己早已關閉這些社群軟體,只拿來當有需要時的工具、資源,不再被那些流量給綁架了 從此自己的心靈不僅平靜許多,也多了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
  • @tony6028
    看完真的心有戚戚焉,尤其是一堆人到了某個景點或吃某個東西都在喬角度拍照錄影,重點反而不是在眼裡所見心有所感,而是為了跟其他人證明我過得很精彩
  • @Ying_An
    所以我沒用IG也沒用FB 很閒的人才會花一堆時間關心別人的生活,不然就是想辦法讓別人關心自己的生活
  • @joyliu5739
    除了社群影響之外,另一個壞處是習慣短影音的資訊,且接觸年齡逐漸縮小,很難培養閱讀長文的理解力,耐心以及專注力,除了影響學習力之外還包括情緒和受挫力,這個問題最近也很常被探討😢有人稱作是媒體中邪😅
  • @joetsai2214
    自從有社交媒體之後,我已經忘記了怎麼讓自己快樂。人真的無法比較,網路上多的是姣好面貌的人,亮麗的人生成績單,良好的人際關係,令人稱羨的另一半,美好的家庭生活….等。表面上是分享別人的快樂,但是每到夜深人靜時,難免憂鬱懷疑人生。不只忘了如何快樂,似乎也不在為他人而感到快樂。不在乎,也不過是想讓自己平靜一些。
  • @user-rw3ew2ib3m
    看到IG上不少人三不五時出國玩,分享光鮮亮麗的照片,我不斷的提醒自己不要去羨慕他們,除了避免互相比較之外,自己隱約也察覺到有部分人只願意分享對自己有利的內容,這背後是什麼你永遠也不曉得,凡事有好有壞,所以真的沒必要去仰慕這些人,社群媒體對於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現在除非必要,我也幾乎不用IG了,追隨自己的內心&朝著對的方向前進是最重要的,謝謝你願意分享❤🎉
  • @mayhsu8132
    很多年前,也是受夠了在臉書上和人家比較的心態,才下定決心把臉書刪除加關閉,想把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幾年下來,身心靈也明顯有提昇和改變,當初的決定果然是正確的,持續自我成長中...
  • @user-is9om4oc9h
    幾年前我也有這個問題,後來我把Fb刪掉,少了一些比較,自己心裡會比較健康。 運動和充足的睡眠很重要,能幫助自己的大腦重開機 詢問自己現在的心理狀況如何,可以理性去判斷事物時,再把社群媒體載回來,不夠理性的話就刪掉。我目前是這樣做。
  • @user-jz2jj4hg9y
    我好像使用社群軟體完全沒有比較心態。很喜歡看旅遊文,但只是開開眼界,要是真的很喜歡就收藏地點,以後有經濟能力就去。除了旅遊之外,追蹤最多的就是知識文,每次滑哀居都是獲得。 也不會比較讚數,大概是因為自己只是想紀錄生活,別人看不看對我來說沒有太大的差別,只希望自己幾年後回來看看會有很多幸福的感受。
  • @cHwEi_1995
    我自己目前就是意識到這件事 我正在設法讓自己脫離這個心態 謝謝文森講這些實用且自我意識覺察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