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 | Chung-Chiene Lee | TEDxDadun

1,717,667
0
Published 2016-06-29
千樹成林、快雪時晴創意作文創辦人,目前擔任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理事長、台中市惠文高中、曉明女中特約作家。2010年受邀赴港發表satir模式教育心理論文、2013年赴聯合大講堂演講、2015年文茜的異想世界節目專訪。師長與父母常希望孩子能瞭解自己並作自己的主人,如何幫助孩子學會獨立思考?教育理念的堅持與體認來自生活的淬鍊,而「心教」讓每個孩子能親手挖掘冰山底下的真實自我。

千樹成林、快雪時晴創意作文創辦人,目前擔任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理事長、台中市惠文高中、曉明女中特約作家。2010年受邀赴港發表satir模式教育心理論文、2013年赴聯合大講堂演講、2015年文茜的異想世界節目專訪。師長與父母常希望孩子能瞭解自己並作自己的主人,如何幫助孩子學會獨立思考?教育理念的堅持與體認來自生活的淬鍊,而「心教」讓每個孩子能親手挖掘冰山底下的真實自我。

This talk was given at a TEDx event using the TED conference format but independently organized by a local community. Learn more at ted.com/tedx

All Comments (21)
  • @user-pp1bq5rl3t
    這也是為什麼我好久沒跟我媽聊天了 就連跟她共處一室我都覺得壓力好大 我現在很努力地提醒自己,希望老了之後不要成為我媽那樣的人,希望能做一個真正包容、理解、尊重他人想法做法的人
  • @user-nk7df3fd9p
    超棒!!!說話的語調也非常吸引人!! 有位教育家說過:「不要問孩子長大後想要做什麼,而是問他們長大後想解決什麼問題。當我們這麼問時,我們與孩子的對話就從『我想要為誰工作』改變成『我要學什麼才能解決問題。』」
  • @chih-ping9854
    這個演講完全感同身受,從小我爸媽就是跟演講裡的爸媽一模一樣,真的如講者所說,長大後的我非常沒自信、很沒想法,容易順從別人,總覺得自己意見不重要,反正我沒有決定權。在我終於有想表達的意見後,父母就會說: 不行 !你應該要怎樣怎樣怎樣才對,然後「我是為你好」之類的話。其實他們早就有自己的想法了,指使要孩子順從他們就好。通常這種父母還會打著民主教育的旗幟,但我常常覺得根本是權威式教育呀~
  • @tsunghsiwu
    我老爸是軍人,從小就是聽他的命令,說出自己的看法時候總是被不禮貌,不尊重長輩的指責來抑制我的表達 現在我是一位擁有一個可愛兒子的父親,他很喜歡聽我說話,我也每天問兒子的心情。我父親那個失敗的教養,已經停在我還沒當父親之前了。我想當一個我會喜歡的父親,與兒子當朋友一起成長
  • @aprilapril5951
    第一次听到能把我听哭的TED, 在听的过程中回忆起了我的童年,一个人童年的经历和与父母的关系真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发展。
  • @lalala6150
    這個演講,語氣太吸引人、內容一語中的,讓我不自禁短時間內看了第二遍。我之前不認識這位講者,但聽完他的演講,我立刻感受到他一定是位很好的老師。
  • @toonylau9630
    这种视频最该看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本身,这种东西很多家长甚至觉得是笑谈,对于很多孩子来讲这就是一种奢谈。
  • @lunat9258
    曾经很多很多次,我和妈妈讨论问题,我发表的意见跟我妈一致,我妈就会说我觉悟了,只要不一致,我妈就开始开导我,直到我认为她说的很有道理。直到今天听到这个演讲,才意识到我完全被剥夺了成为自己的权利。
  • @tingting7856
    哭了..講的大人完全是我家的狀況,印象中跟大人有品質的聊天想不起來是什麼時候了。小時候一直不理解為什麼自己在班上沒有朋友,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原來是連我自己都不是自己的朋友。大學後,住外面,人際關係漸漸變好,原來是我更認識自己了,開始把自己當朋友了。講者分享的故事也很感人,不聊天不會發現,小孩撿的是他人生中的第一顆石頭耶!不知不覺,我長成了不太認識自己的大人,但沒關係,至少我開始認識自己了。以後如果有小孩的話一定會超專心對待他。
  • @user-pi5xk1qx8x
    以前討厭媽媽的行為模式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變成那個討人厭的媽媽
  • @thefoxstears
    不要把孩子當成寵物,而是當成一個人類來看待
  • @skyfreeding2
    我在肯亞擠滿黑人的公車上,有一個女生上來,坐在我旁邊,一直在吸鼻梯。後來我轉頭看他,發現他原來正在哭、啜泣。 我轉頭想了一下,決定問他,「Are you OK?」他看向我。我又問了一次「Are you OK ?」他講了好一段話,我只聽得懂 hospital 這個字。然後他又繼續哭。 我再想了一下,現在不適合追問聽不懂的英文。我能做的,好像就只是問他怎麼了,對他來說,是傾訴一下他的悲傷。 我沒必要安撫她,因為該悲傷就悲傷,悲傷需要發洩。 我如果追問原因,是白目。 我也沒必要隨著他難過而難過,因為我是我,他是他。 但是畢竟就坐在旁邊,我不由自主的想我還能做什麼? 於是我從背包拿出台灣精製的面紙,遞向他,「Do you want tissue? 」她看了一下,拿了一張,繼續邊哭邊擦鼻涕。 要給她第2張嗎?我想....不用了。黑人很tough的。 一直很喜歡李祟建老師這段TED,讓我想起前幾天在非洲旅遊的經歷。
  • @meimeih975
    我在紐約 常常看到白人父親花3個小時倍女兒作功課,這在華人家庭是少見的 陪伴重要性都被忽視了
  • @JunYiKuo
    自己能夠開心的父母,真的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user-K.J
    不只是孩子,多數的成人也需要護理自己的心
  • @OverTheWay2112
    我喜歡我的大學班級導師:她教心理,他的晤談很溫柔,可是我不喜歡他總是對我說自己的優點是善良有一種不以為意的態度。像是這很基本,是沒錯,但是我就是引以為傲。真希望有另一個一樣溫柔的老師,可以引導我把善良用在更貼近自己的工作上。也許那個導師是我自己。
  • @user-ff8yu7kk3u
    最近很喜歡研究阿建老師關於薩提爾的相關分享, 這個影片的開頭就讓我聽了有點鼻酸, 大概是我也是生長在一個不太能表達自己情緒的家庭, 父母親會用說教、命令的方式來管教我, 所以我和她們的連結也不是太深, 我時常很期待父母能夠像是朋友那樣關心我, 但我的爸爸很注重父子之間上對下的關係, 壓縮了我表達跟他不同想法的空間。 所以長大以後,我花了很多的時間, 在跟自己重新連結, 重新去學習擁有自己的想法, 重新去做自己, 重新去認識情緒, 我知道,當我的情緒是不舒服的, 我要學著去表達, 而不是忽略自己感受、去配合對方, 雖然一開始表達的方式粗糙了些, 有時候會不經意傷到別人, 破壞了關係。 但我知道,我有走在正確的路上, 我的表達越來越細膩, 能夠兼顧自己、也能夠兼顧別人, 能夠讓自己經營比較深入的關係。 總之,這個修煉一直都還是持續著, 希望我能夠更了解自己,也更能夠表達想法,做真正的自己。
  • @WindydayHK
    父母一般不會檢討的。 與小孩溝道,耐性當然是必需的,因為他們比大人知道的少多少多了。大人不用耐心填補差距,能用什麼,讓小孩感受到大人的愛。以後小孩長大了,自然也懂得用這種愛,去愛大人。祝好運!!